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资讯 > 自驾 > 盘点"made in China"爆款 成助力海外传播新名片

盘点"made in China"爆款 成助力海外传播新名片

http://www.0752qc.com  2016/4/19 14:32:38 来源:

日前,国民字典《新华字典》着实风光了一把,连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书籍。除了《新华字典》之外,近年来,从中国功夫、中国京剧、中国电影、再到中医养生、中华美食、中国春节,中国传统文化正大步走出国门,火到没朋友,收获万千粉丝,成了名副其实的“made in China”爆款。然而,在积淀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外国人关注的同时,如何打造更多“爆款”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成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新华字典》线装本(商务印书馆供图)

《新华字典》销量能绕地球一圈 “汉语热”成最大功臣

在中国,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与同一本工具书有过深深的交集,它以巨大的人群覆盖面和极高的使用率,对数代中国人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它就是《新华字典》。日前,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马克·弗里加迪正式确认,《新华字典》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截至去年7月28日,《新华字典》在全球发行量高达5.67亿本。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这本只有60多万字的巴掌大的小书已经整整走过了60个年头,其间历经了10余次大规模修订,重印200多次,是全球各国和地区汉语学习者的必备工具书。

在《新华字典》成为“最畅销书籍”的背后,是持续升温的“汉语热”。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表示,“这项记录说明汉语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语言工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语影响力的提升。目前,全球学汉语的人数是相当多的,不少外国人将汉语视作外语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讲,《新华字典》的使用频率、数量也就必然会随之上升了。”据悉,全世界学习汉语的“老外”已超过3000万人,有100多个国家,25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国民字典《新华字典》作为每一位汉语学习者的标配,想不卖断货都难。

中餐、功夫、中医药,这些“made in China”在国外火到没朋友

民以食为天,在这个满是“吃货”的世界,中餐比汉语更早受到关注。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谷歌的搜索记录显示,在美国,圣诞节搜索“中国菜”的次数最多,近10年来这一趋势从未改变。其中,“左宗棠鸡”是美国人眼里的中餐“第一菜”,美国第四大最受欢迎的菜品。在美国800多个城市里大约有3万家餐馆都有“左宗棠鸡”这道菜。它甚至追赶“火鸡”,登上了美国人圣诞节的餐桌。

顾客在中餐馆用餐。

韩国有韩剧,日本有动漫和游戏,美国有好莱坞电影,而中国有武打片。中国功夫电影不止捧红了李小龙、成龙等国际武打影星,更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输出划上了浓重的一笔。提到中国,外国人最先想到的便是“kongfu”。 中国功夫在海外落地开花,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除了随处可见的功夫学校,海内外习武之人也自觉担负起传播中国功夫文化的使命。

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第二十代嫡宗传人陈自强前往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国家传拳讲学,弘扬太极文化;少林方丈弟子释延提访问西班牙汉文化中心,并为汉文化中心学员举办了关于禅宗的公开演讲;希腊武术教练在希腊国家公园传授太极拳和八卦掌;德国甚至还举办了中国武术段位考试暨授段仪式……作为重要的“文化名片”,中国功夫在海外持续升温。

太极大师陈自强西班牙传拳讲学活动现场(西班牙《侨声报》)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疑难病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世界认可,成为中国全新的对外合作领域。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继高铁、核电、特高压之后,中国在国际上的新产业名片。据《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14-2023》报告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00多个国家。世界范围内约有10万家中医药诊所、约30万名中医药技术服务提供者以及不少于1000所中医药教育机构。中国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北京同仁堂门店落户布拉格,“中国—捷克中医中心”建成,“俄罗斯(莫斯科)中国传统医学实践发展中心”建立……中医药越来越受欢迎,更吸引了许多外国留学生来华一探究竟。

北京同仁堂在捷克举行的义诊现场。

打造更多“爆款” 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在中华文化火热的氛围里冷静思索,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对各国文化的渗透、融合及国家“软实力”的构建意义颇为深远,但传播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尽管如今不少外国人都知晓剪纸、武术、京剧脸谱、舞龙舞狮 但是,这些文化符号姑且只能算是泱泱中华文化的凤毛麟角。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不能仅仅局限在饮食、服饰、民俗等内容,需要打造更多的“爆款”,才能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的精髓令世界折服。

首先,中华文化要沿袭传统更要顺应时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在于保持中华人文精髓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创意手段,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资本,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行为习惯、消费方式。例如西方人对中国武术的赞誉程度不亚于全球年轻人对美国大众消费文化的追捧,我们可以将中国武术进行分类的内容整合,结合背后的文化传播内容进行包装,再推往海外。又如,中国面食产品可以借鉴国外匹萨的“国际化道路”,对包子、饺子等传统面食进行改良,搬上外国人的餐桌。中华文化的国际化演绎,只有坚持本土化与全球化的融合,才能找到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之间的契合性,消除文化隔阂,达到文化认同。

其次,借助有效资源充当文化使者——借海外文化资源,扬泱泱华夏美名。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海外离不开海外华文媒体的大力宣传和推介,以及海外中国文化传播中心的积极配合。发挥好这些文化使者的作用,多与世界各国沟通,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让“中国文化年”等活动走近更多国家和人民,全方位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另外,除了借助现有资源,更要注重培养文化传播使者,用好民间文化种子。纵观其他国家的文化走进中国,是非常不动声色的。而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要全员参与,这其中包括了留学生、当地华侨华人、旅居当地的艺术家、旅游者等等。例如,可采取借助“人”的资源培养民间文化种子,帮助扶持海外民办华文学校;加强与华人二代、三代的联系;支持旅居当地艺术家办学、办展等措施。

图为中国驻卢森堡大使黄长庆,卢森堡首相贝特尔等和演员合影。刘羡 摄

此外,要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要利用一些国内外大的节庆活动。例如国务院侨办在每年春节期间推出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活动,在海外很好地传播了中国的武术、艺术、美食等传统文化。再比如,进入巴西一年一度的《狂欢节》表演、戈亚斯《国际环境电影节》,适时的展示中华文化,让所在国的广大民众参与和喜欢。通过文化交流、并在文化创造过程中将民族特色与人类情怀有机结合起来,促使中华文化真正“走出去”,形成国际影响力。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进行长期规划,要入脑入心,才能在国际上创造更多的“爆款”,让中华文化真正做到花开海外,深入人心。

相关新闻

团购报名

选择车型:    *
姓  名:  *
手  机:  *
地  区: 城区 惠阳 惠东 博罗 龙门 其他
购车方式: 首次购车 旧车置换
留  言:

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我要评论
网友昵称:   匿名发表
可用表情:无           
验证码:
  • 新闻
  • 车型
  
微信